BGW 世界大族谱协会论坛西亚阿富汗 → 19290106-99997巴布拉克·卡尔迈勒阿富汗人民民主党第3任中央委员会总书记 阿富汗民主共和国第3任革命委员会主席团主席 阿富汗民主共和国第3任部长会议主席


  共有2760人关注过本帖树形打印复制链接

主题:19290106-99997巴布拉克·卡尔迈勒阿富汗人民民主党第3任中央委员会总书记 阿富汗民主共和国第3任革命委员会主席团主席 阿富汗民主共和国第3任部长会议主席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关永铭
  1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论坛游民 帖子:1495 积分:14859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14-03-23 19:05:26
19290106-99997巴布拉克·卡尔迈勒阿富汗人民民主党第3任中央委员会总书记 阿富汗民主共和国第3任革命委员会主席团主席 阿富汗民主共和国第3任部长会议主席  发帖心情 Post By:2016-09-03 17:57:15 [只看该作者]

巴布拉克·卡尔迈勒(英文:Babrak Karmal,普什图文:???? ??????)(1929年1月6日,喀布尔,——1996年12月3日,莫斯科。)阿富汗民主共和国最高领导人。1979年12月27日-1986年5月4日任阿富汗人民民主党总书记,1979年12月27日-1986年11月24日任阿富汗民主共和国革命委员会主席团主席,1979年12月27日-1981年6月11日任阿富汗民主共和国部长会议主席。卡尔迈勒在1979年苏联入侵阿富汗后被扶植上台,执行亲苏路线,出卖国家主权,使阿富汗彻底沦为苏联的“卫星国”,但在1986年因无力控制局势,被苏联废黜,下台后侨居苏联直至去世。
中文名 巴布拉克·卡尔迈勒 外文名 Babrak Karmal 国    籍阿富汗  民    族塔吉克族 出生地阿富汗王国喀布尔 出生日期 1929年1月6日 逝世日期 1996年12月3日 职    业 革命家、政治家 毕业院校喀布尔大学 信    仰社会主义、马克思列宁主义、共产主义 主要成就阿富汗人民民主党第3任中央委员会总书记 
阿富汗民主共和国第3任革命委员会主席团主席 
阿富汗民主共和国第3任部长会议主席 政    党阿富汗人民民主党 学    位学士
目录
1 人物简介
2 人物传记
? 红色贵族
? “旗帜派”领袖
? 莫斯科的傀儡
? 莫斯科“换马”
? 既定的结局
? 废黜
3 人物评价
人物简介编辑
巴布拉克·卡尔迈勒(Babrak Karmal,1929年1月6日——1996年12月3日)
原阿富汗人民民主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阿富汗民主共和国革命委员会主席团主席兼政府总理、保卫祖国最高委员会主席、武装部队总司令。
巴布拉克·卡尔迈勒
巴布拉克·卡尔迈勒
人物传记编辑
红色贵族
1929年1月6日生于阿富汗喀布尔的一个塔吉克族贵族官僚家庭,父亲穆罕默德·侯赛因·哈希姆是皇家陆军上将,曾任阿富汗南部军区司令兼帕克蒂亚省和赫拉特省的省长,族谱可以追溯到克什米尔的印度教王公时代。1948年毕业于喀布尔德国人办的阿曼尼中学,之后本应保送进喀布尔大学政法学院,但由于参加了一个马克思主义学生团体的活动,卡尔迈勒的入学申请被拒绝。1951年就读于喀布尔大学政法学院,因杰出的演讲才能成为当时学生运动领导人之一 。1953年因参加反政府示威游行被捕入狱。1956年穆罕默德·达乌德·汗政府颁布大赦后获释出狱。1957年当了一名当德语、英语翻译。1959年重入喀布尔大学政法学院,1960年毕业,获法学和政治学学士学位。[1] 
1961——1963年在教育部编辑和翻译司任职,1963——1965年在计划部任职。1964年5月在努尔·穆罕默德·塔拉基领导下参与创建阿富汗人民民主党。1965年1月1日在阿富汗人民民主党第一次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第二书记。1965年和1969年两次当选为阿富汗国民议会人民院议员。1965年大选时,卡尔迈勒与塔拉基和阿明等人竞选国会议员,唯有卡尔迈勒当选为议员,而人民民主党在议会中的其他3名议员均属卡尔迈勒一派,这种下了卡尔迈勒与塔拉基和阿明之间的不和。[2] 
巴布拉克·卡尔迈勒
巴布拉克·卡尔迈勒
“旗帜派”领袖
1967年4月因与总书记塔拉基的政治主张的分歧尖锐化,卡尔迈勒和另三名中央委员从人民民主党内拉出人马另立山头。人民民主党分裂为人民民主党(人民派)和人民民主党(旗帜派),卡尔迈勒为“旗帜派”领导人。[2] 
两派政治主张并无根本性差异。“旗帜派”的基本指导思想是在阿富汗逐步建设一个社会主义社会,因为他们意识到阿富汗没有足够的工业化作为实现一场真正的无产阶级革命的基础。卡尔迈勒主张建立一个广泛的民族民主统一阵线。“旗帜派”的成员主要以城市居民和中产阶级居多,他们的政治主张相对温和,也比较贴近阿富汗的实际国情。而塔拉基和阿明的“人民派”则更倾向于直接以暴力推翻旧的国家机器和建立苏联模式的共产主义政权。其成员多来自贫穷、落后的农村地区和人口占多数的普什图族。[3] 
1973年7月“旗帜派”支持达乌德亲王发动反对查希尔国王的军事政变(“七·一七”政变),推翻封建帝制,建立了阿富汗共和国。政变胜利后,达乌德总统论功行赏,“旗帜派”许多成员在政治机构中任职,有4名人民民主党人入阁担任部长,全国31个省中有11个省的省长委任给了人民民主党人。人民民主党在新政权中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改革的方向和国内外政策的制定方面。如新政权推行的一系列激进的社会——经济改革的措施以及亲苏的外交路线,均含有人民民主党的影响。[4] 
1977年7月,阿富汗人民民主党分裂的两派在苏联的撮合下重新合并,卡尔迈勒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和中央书记处书记。1978年4月27日阿富汗著名的左翼思想家、人民民主党首席理论家、“旗帜派”领导人米尔·阿巴克尔·希贝尔在喀布尔被暗杀,卡尔迈勒和塔拉基一起组织大规模反政府的示威游行。4月25日,卡尔迈勒、塔拉基等人民民主党全体领导人被逮捕,4月27日,阿富汗人民民主党发动军事政变(“四月革命”),推翻达乌德政权,成立阿富汗民主共和国。1978年5月1日,卡尔迈勒任阿富汗民主共和国革命委员会主席团副主席兼政府第一副总理。同年7月,人民民主党内部两派间的冲突又起,“人民派”的总书记塔拉基开始清洗“旗帜派”成员,卡尔迈勒被解除党政要职,被派任驻捷克斯洛伐克大使,10月被撤职,11月被开除党籍,从此长期流亡东欧,处于苏联的保护之下。[2] 
哈菲佐拉·阿明上台后,苏联领导人要求阿明召回卡尔迈勒,协助他处理人民民主党党务和国家事务。卡尔迈勒是极端亲苏分子,他与苏联的关系超过了塔拉基,是苏联人的干涉,才使卡尔迈勒逃脱了塔拉基的严厉惩罚,苏联是想利用卡尔迈勒来抑制阿明的权力并最后夺权。对于苏联人的阴谋,心知肚明的阿明自然坚决拒绝了。[4] 
巴布拉克·卡尔迈勒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关永铭
  2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论坛游民 帖子:1495 积分:14859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14-03-23 19:05:26
  发帖心情 Post By:2016-09-03 17:57:25 [只看该作者]

巴布拉克·卡尔迈勒
莫斯科的傀儡
1979年12月27日苏联出兵入侵阿富汗推翻阿明政权,阿明被杀。苏联为了摆脱直接出兵占领阿富汗和公然杀害阿富汗国家元首的罪责,竟然采取了偷梁换柱的手法,让苏联中亚境内的一家电台以阿富汗电台的名义,宣布阿富汗发生了政变和阿明政府被推翻的消息,并播放了事先录音的卡尔迈勒的《告阿富汗人民书》,宣布卡尔迈勒接任最高领导人,当时卡尔迈勒还居住在苏联。1979年12月28日,卡尔迈勒即由苏联政府送回喀布尔,任阿富汗人民民主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阿富汗民主共和国革命委员会主席团主席兼政府总理、国防部长、武装部队总司令、保卫祖国最高委员会主席,正式组织新政府。1981年6月11日辞去总理职务。1986年1月18日蝉联革命委员会主席团主席,并当选为制宪草案委员会主席。同年2月28日以阿富汗人民民主党总书记身份出席苏联共产党第二十七次代表大会,并致贺词。
卡尔迈勒上台后,决定放慢土地改革步伐,一再表示政府将尊重伊斯兰传统,不触动清真寺名义下的土地,还宣布新政府将尊重部落首领们的权力,以及减少政府对人民传统生活的干涉,释放了阿明时期遭受镇压的部分政治犯,并吸收其中一些人加入了新的“革命委员会”。卡尔迈勒的让步措施,并没能缓和穆斯林游击队反对喀布尔当局和抵抗苏军侵略的斗争。苏联领导人认为卡尔迈勒已无力执行苏联的侵略计划。同时,人民民主党内部两派的斗争日趋激烈,卡尔迈勒的权威日益削弱。但是,让卡尔迈勒更难以容忍的是,苏联人随时随地对他指手画脚。[2] 
莫斯科的“小伙伴”
莫斯科的“小伙伴”(4张)
莫斯科“换马”
在内部政争中,尤以卡尔迈勒和部长会议主席苏丹·阿里·基什特曼德之间的矛盾最为尖锐。1981年10月,一向与卡尔迈勒不和的基什特曼德与卡尔迈勒发生冲突,两人大吵一架。这次争吵以后,基什特曼德一气之下抛开政务,前往莫斯科“治病”,一住就是两个月。随后,苏联人从莫斯科给卡尔迈勒下达了如下命令:必须与基什特曼德合作!让卡尔迈勒更为气愤的是,在基什特曼德回国后,拥护基什特曼德的人日益增多了。[5] 
1985年3月,戈尔巴乔夫继任苏联领导人。新官上任的戈尔巴乔夫很想在阿富汗问题上有所作为,上任之初便批准了由总参谋长阿赫罗梅耶夫元帅制定的作战计划,责成土耳其斯坦军区围剿驻扎在阿富汗东部边界的游击队武装。与此同时,卡尔迈勒政权的内部矛盾更是日趋表面化。1985年7月12日,卡尔迈勒与基什特曼德的卫兵在人民宫内发生枪战。在交火过程中被打死的苏联士兵、阿富汗士兵和两人的保镖共100余人。连年的战乱和每年高达十余次的政府改组使得许多中下级官员不堪忍受,纷纷逃亡巴基斯坦、伊朗、印度等邻国。许多人已对这位“与苏联坦克一起进来的总书记”失去了信心。[5] 
戈尔巴乔夫上任后的一年是苏军在阿富汗攻势最猛的一年,同时也是苏军失败最为惨重的一年。在苏军全力进攻阿富汗东部地区的同时,阿富汗游击队则乘机向苏军防卫松懈的阿西部地区发动了反攻。根据阿富汗官方材料称:在赫拉特,几乎所有政府官员都被杀害。盛怒之下的戈尔巴乔夫迁怒于政绩不佳的卡尔迈勒,决心仿效其前任,在阿富汗“换马”。
1985年5月7日,卡尔迈勒到莫斯科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40周年的纪念活动。在苏联报纸的图片报道中,卡尔迈勒没有像以往一样站在苏联领导人身旁最显赫的位置,而是被湮没在一群模模糊糊的头像之中。5月16日,卡尔迈勒从莫斯科起程赴波兰访问,苏联人只为其安排了相当于三等规格的送行仪式。也许,从这些细微的变化中,卡尔迈勒已经察觉到了苏联领导人对其态度的变化。1986年3月底,戈尔巴乔夫拍电报给卡尔迈勒,“邀请”年近六旬的卡尔迈勒来莫斯科“治病”。熟悉苏联和东欧历史的人们都知道,每当这些国家的某位领导人被其他人排挤掉时,都会被宣布“因健康原因退休”。因此,戈尔巴乔夫邀请卡尔迈勒前来莫斯科“治病”的这一纸电报,对正处于内外交困中的卡尔迈勒来说,无疑是一个不祥的信号。[5] 
巴布拉克·卡尔迈勒
巴布拉克·卡尔迈勒
既定的结局
就在卡尔迈勒奔赴莫斯科的同时,在克里姆林宫内,一个有关他本人和阿富汗未来前途的会议正在秘密进行。本来预计只开一个半小时的会却拖了七八个小时。在会上,能言善辩的戈尔巴乔夫充分发挥了自己的口才,耐心地说服每一位同他持不同意见的人。在卡尔迈勒必须下台这一问题上,政治局会议未经什么讨论便获得一致通过。“现在”,会议需要讨论的只有一个问题:由谁来代替卡尔迈勒。
最后,克格勃主席切布里科夫提出由自己的同行、阿富汗国家情报局负责人纳吉布拉接替。切布里科夫还归纳出了纳吉布拉的几个可取之处:一、纳吉布拉年轻,只有39岁,正是治国的黄金年龄;二、纳吉布拉是阿富汗过去几年中少有的“政绩突出者”之一;三、纳吉布拉受过克格勃的训练,又是阿富汗“四月革命”后革命委员会的正式成员;四、纳吉布拉与苏联有着丰富的合作经验,是苏联驻阿克格勃头目彼得罗夫的最佳合作者;五、纳吉布拉是普什图族人,与阿富汗人民党的大多数党员属于同一民族。[5] 
戈尔巴乔夫对此微微点头,作思索状。事实上,纳吉布拉是他早就与切布里科夫一同选定的人选,这次会议上的表演只不过是他们合伙演给大家看的“双簧”而已。看到与会者均未提出什么反对意见,戈尔巴乔夫宣布:纳吉布拉将成为卡尔迈勒的继任者。就这样,体大笨重、声如洪钟、外号“公牛”和“屠夫”的纳吉布拉在莫斯科被苏共中央政治局钦定为阿富汗人民民主党新一任总书记。而这时,卡尔迈勒还在同一座城市内茫然地“治病疗养”。[6] 
1986年5月初,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卡尔迈勒被戈尔巴乔夫召至克里姆林宫内宽大的办公室。除他们两人和翻译人员外,在座的还有刚调回的苏联驻美大使、当时负责国际事务的苏共中央书记多勃雷宁。
戈尔巴乔夫开门见山,直截了当地告诉卡尔迈勒:“你不能再当总书记了,你应该把位置让给纳吉布拉,然后定居莫斯科。这对你来说很方便,因为你的家人已经在这里了。”
卡尔迈勒显然已从他“最近在莫斯科的感受中察觉到了苏联人对自己的不满”。但是,出乎他意料的是,戈尔巴乔夫竟会如此轻松地将他撤职。他全身发抖,带得苍老的面孔和雪白的头发也在微微颤动。他请求戈尔巴乔夫再给他一次机会。但戈尔巴乔夫将手一挥:“你曾经有过六年的机会,但最终却造成了谁都不好收拾的僵局。你不要再抱什么幻想了———有言必行,这是我一贯的做事原则”。[6] 
巴布拉克·卡尔迈勒
巴布拉克·卡尔迈勒
废黜
1986年5月4日,卡尔迈勒因“健康原因”辞去人民民主党总书记职务,由穆罕默德·纳吉布拉接任。同年11月20日被解除革命委员会主席团主席和人民民主党中央政治局委员职务。人民民主党中央和革命委员会主席团授予卡尔迈勒“四月革命勋章”,部长会议作出发给国家养老金的决定。1987年5月4日赴苏联“治疗和休养”,度其流亡生活。[2] 
第二版阿富汗“四月革命”勋章
第二版阿富汗“四月革命”勋章
1990年,纳吉布拉邀请卡尔迈勒返回喀布尔,纳吉布拉试图通过安抚卡尔迈勒来巩固他在阿富汗祖国党内部以及“旗帜派”的领导地位。结果却适得其反,卡尔迈勒的寓所成为反纳吉布拉势力的大本营。1992年4月16日,纳吉布拉政府倒台后,卡尔迈勒成为“旗帜派”最强有力的政治领袖。[3] 
然而,喀布尔政权与穆斯林反政府武装的谈判很快就破裂了。1992年4月25日,以古勒卜丁·希克马蒂亚尔为首的阿富汗圣战者伊斯兰联盟武装力量(伊斯兰党游击队)进驻喀布尔,阿富汗人民从此又陷入了长达十几年的军阀混战。此后,卡尔迈勒把总部设在海拉坦。据称,卡尔迈勒一直试图组建一个新政党,或帮助老部下阿卜杜勒·拉希德·杜斯塔姆将军的伊斯兰民族运动扩充人马。[7] 
1996年12月3日,卡尔迈勒因患肝癌,在俄罗斯联邦莫斯科中央临床医院逝世,享年67岁。[8] 
巴布拉克·卡尔迈勒
巴布拉克·卡尔迈勒(14张)
人物评价编辑
卡尔迈勒一向被人们称为贯彻克里姆林宫路线的“特别强有力的斗士”。他上台后更是唯苏联马首是瞻。在出现反对苏联占领阿富汗的武装斗争后,卡尔迈勒采取了一系列缓和的措施,如颁布保障私有财产的法令、宣布上层宗教人士拥有的土地不属于土地改革的范围、大赦在塔拉基和阿明统治时期被关押的犯人。但都没有生效。由于苏联的干预,他的承诺全都成了一纸空文,从未兑现过。他执政时期,在内政外交上完全受苏联的操纵,在国内和国际上日趋孤立。阿富汗战争全面爆发后,他住的国家宫外围是苏联空降兵守卫,内卫是克格勃第九局的人,晚上直升机在上空守卫,他的一切行动都要听苏联总顾问的。[2] 
被苏联称作“阿富汗人民民主党有理论造诣、能冷静和客观地评价局势,在党内和国家中享有崇高威望的”卡尔迈勒,被阿富汗人民称作“苏联的狗”。[9] 
卡尔迈勒政权始终显得软弱无力,不仅无法解决政权内部的重重矛盾,依靠自己的力量打击游击队力量,还让侵阿苏军在阿富汗越陷越深。这使得前后几任苏联领导人勃列日涅夫、安德罗波夫和契尔年科因阿富汗问题坐卧不宁。就像一篇评论中写到的:此时的阿富汗已经成了苏联肌体上“流血的伤口”。[5] 
为了维持卡尔迈勒的地位,苏联不得不在阿富汗保持3万~10万兵力,死伤惨重。至1980年底,死于战斗中的官兵已达11000余人。为了应付这场战争,苏联在经济上也不堪重负。1988年1月,苏联部长会议主席雷日科夫向苏共中央总书记戈尔巴乔夫报告:阿富汗战争每昼夜平均消耗,1984年430万卢布、1985年720万卢布、1986年1000万卢布、1987年1470万卢布。[9] 
卡尔迈勒一直受到勃列日涅夫的庇护和扶持。但在1982年勃列日涅夫死后,卡尔迈勒失去了靠山,克里姆林宫的新主人们对他失去了信任和耐心,安德罗波夫和契尔年科执政短暂,一时间还未能找到可以代替卡尔迈勒的合适人选,才使他苟延残喘。等到戈尔巴乔夫上台,并物色到了新的代理人,卡尔迈勒的政治生命也走到了尽头。最终失去利用价值的卡尔迈勒被克里姆林宫抛弃了。
虽然卡尔迈勒主张在阿富汗建立“社会主义”,但却对阿富汗的独立和主权置于不顾。他的言论和行为是大相径庭的。[2]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关永铭
  3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论坛游民 帖子:1495 积分:14859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14-03-23 19:05:26
  发帖心情 Post By:2016-09-03 17:58:09 [只看该作者]

参考资料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