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月5日南洋商报《大马非华裔新生争相读华校》报导新学期伊始,有越来越多的巫印裔孩子被送到华校就读,一股新的“中华潮”逐渐在马来西亚形成…几乎每一间华校都有华印裔新生报读…在乡郊区或微型华小的巫印裔生人数更多。
同一天,光华日报报导马来西亚华校教师会总会发表《2009年华小课题回顾》回顾和了解过去一整年华小面对的各种问题,其中如政府不承认独中统考文凭、国中华文科的地位问题,以及国家公共服务局奖学金遴选偏差…种种问题…。
2010年1月4日星洲日报的《大马独中毕业生升学率调查》指出2007年达80%,国内升学占55%,国外升学约25%…国内升学主要到私立大学和外国在马设立的分院。国外升学方面主要到台湾(14%)、新加坡(9%)、澳洲(4%)、中国大陆(3%)以及日本、英国、美国和新西兰各占1%。…不管是欧美、亚洲一般传统国家大学都承认统考文凭。
2010年1月3日星洲日报的《李光耀后悔没有早点关闭南大》报导李光耀后悔没有早点关闭南洋大学,而决定关闭主要是因为当时的华文大学流失优秀生,只能招收次等生。李光耀亦指出单靠华文无法过活,以及南大生不敢用南大文凭应征。
回顾历史,华文教育的消逝不仅是新加坡华人的损失,亦是整个东南亚华人社会的损失。新加坡原本可以成为东南亚华人的文化,经济与政治中心,奈何李光耀政权只体会到西方资本世界能为新加坡带来的好处,没有意识到东南亚华商以及世界华商能为新加坡带来的更大商机。新加坡大力鼓吹世界华商运动或许就是希望能够重新出发。诚然,知过能改善莫大焉。
李光耀(20张)
4新书发布
编辑
被誉为“新加坡国父”的首任新加坡总理李光耀2013年8月6日在总统府发布新书《李光耀观天下》。新加坡《联合早报》7日报道称,这本400页厚的英文书共分11个章节,主要收录了李光耀对世界大国和国际趋势的分析与见解,其中有6个章节分别涉及中国[2] 、美国、欧洲、东南亚、中东等。
谈及日美
此外,李光耀在书中对日本、美国等国也有评价。据共同社7日报道,李光耀把日本经济长期低迷的最大原因归结为“人口骤减”,并称对不愿接纳移民的日本未来“感到极为悲观”。李光耀指出,在低出生率方面新加坡也存在相似之处,但“与日本的决定性差异在于我们接纳移民”。对于美国的未来,李光耀在书中表示,因为具有创新能力,美国的经济威力不可能衰落。他认为,迄今为止,美国与中国在意识形态方面并没有尖锐至互不兼容的矛盾冲突,“中国需要与美国保持友好关系,以确保其商品能进入美国市场,参与投资、获取技术等,而美国也没必要将中国变成自己的长期敌人”。
谈及中国
在谈及中国的章节中,李光耀表示,中国在崛起的同时仍坚持把权力集中在中央。他指出,“中国的内部挑战正处于关键时刻,突发的外部事件也会有很大影响”,但他表示相信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经过深思熟虑可以沉着应对,“他有分量,我相信他会获得党的支持”。李光耀还提到在2007年底与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的习近平会面时,习近平宽阔的胸襟给他留下深刻印象,他称习为“曼德拉级别”的人物。
李光耀表示,中国的强盛给国际社会带来许多好处,例如中国企业的投资。但中国的邻国开始感受到这个“苏醒后的巨人”的外交政策越来越强硬,对美国在亚太的“老大”地位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在谈到对中国“和平崛起、永远不称霸”的看法时,李光耀在书中称,“一种看法是,中国会静悄悄地变得强大,扩大影响力,不会欺负人。另一种看法是,中国会显示力量,威逼所有人。”“我认为他们会选择第一种做法,但同时也会显示力量。”
书中还称,邓小平坚信中国保持韬光养晦是明智的做法,“中国人知道他们还需三四十年才赶得上世界其他强国。他们的结论是,只要能维持现状、别惹怒现有强国,并跟所有国家做朋友,中国势必越来越强大”。李光耀称,这将让中国有空间去解决内部问题,并继续发展经济,“中国一旦被卷入战争,就有可能会发生内乱、冲突和导致秩序紊乱,那它将再次陨落,而这次可能会沉沦很久”。李光耀指出,对于中国人而言理性的考量是,“我们已经等了这么久,才等到这个赶上发达国家的机会。何苦因为一时心急,而动摇渐进的崛起?”
谈及生死
此外,年近九旬的李光耀还在书中谈及对生死的看法,称“生比死好,但所有人终究都得面对死亡。我89岁了,没必要回避这个问题。与其陷入昏迷长期卧床,我宁愿选择快速离世。”[6]
5兴趣爱好
编辑
李光耀工作照(13张)
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知识渊博,兴趣广泛。
李光耀从小受英文教育,又努力学习华语和方言客家话,喜欢背诵中国人的四字成语。运动方面喜欢跑步、游泳。
李光耀对数学格外感兴趣。早在上大学时期,李光耀就专修过数学,从政后数学帮了他的大忙,无论是在国家经济的宏观决策上,还是在具体计划制定方面,他都要精心策划,精心计算。
李光耀在语言方面,也显示了出众的才华。他既精通英语,也懂马来语,还掌握了日语、泰米尔语。李光耀的英文水平是许多人望尘莫及的,他不仅能快速阅读英文书籍,而且能用英文写作,用英文发表演说,30岁以后又开始学习华语。他能使用多种语言进行交流,这对于实行种族协调倒是至关重要的。
也许很少有人知道,李光耀还特别喜欢生物学,他很善于观察各种生物的生活习惯。
李光耀对文艺也颇有兴趣,他会唱歌、跳舞,会玩多种乐器。在一次文艺晚会上,为了活跃会场气氛,他即席唱了一首客家山歌。令人特别惊讶的是,他竟能用英文把这首歌翻译出来。
李光耀先生曾经还参观访问过在我国武汉的归元寺,归元寺送了一幅观音的拓片给他。
6主要作品
编辑
马英九与李光耀[7]
中文书:《我一生的挑战——新加坡双语之路》
The Singapore story : memories of Lee Kuan Yew
中译名:《李光耀回忆录》
Lee Kuan Yew : hard truths to keep Singapore going
中译名:《李光耀:新加坡赖以生存的硬道理》
From Third World to first : the Singapore story, 1965-2000
中译名:《从第三世界到第一世界:1965-2000,新加坡历史》
One Man's View of the World
中译名:《李光耀观天下》
7外交贡献
编辑
与台湾关系
辜汪会谈
李光耀最早与台湾方面的联系十分密切。在1970年代,新加坡与台湾就进行了军事上的多项合作,他本人也多次访问台湾,与蒋经国的私交很好。1992年李登辉上台后,两人也曾交往甚密,但后来关系破裂(因为李光耀不喜欢别人说他有独裁的倾向,但李登辉认为这是政治领袖都有的一面)。2000年陈水扁上任后,李光耀曾两次访问台湾,但与陈水扁的关系一般。在李光耀的促成下,海峡两岸曾经在1993年4月27日在新加坡海皇大厦举行“辜汪会谈”,极具象征意义。
与中国建交
1978年11月,邓小平出访新加坡,李光耀接机
李光耀对邓小平一直十分尊重,而两人也确实因其许多的共同点(例如都在经济上力主开放),因而被很多媒体拿来比较。他曾公开为邓小平辩护(虽然在事件发生后 ,新加坡也曾向香港居民发出过 2,000个移民签证),并声称这实际上与人权问题无关,而是为维护国家稳定的必要手段。由于李光耀长年表示新加坡将会是东盟中最后一个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交的会员国,因此在印尼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交之后,1990年10月新加坡随后即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交。
与大陆关系
李光耀在70年代末开始与中国大陆交往,双方都放弃了60年代时敌对的政策,会晤过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胡锦涛等多位中国大陆领导人,对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制定方面有重要影响。李光耀表示,中国自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政治稳定,经济快速发展,社会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这不仅造福中国人民,也为地区和世界和平繁荣作出了重要贡献[8] 。
在中国,李光耀的讲话引发了很多网民的不满。大量网民抱怨“把他们当华人,他们却不把中国人当自己人”。环球网转载有关李光耀演讲的报道后,短短数小时就有五百多条留言。有网民说,“李光耀说出西方发达国家既得利益者们的心里话,唯恐中国崛起对他们的既有利益造成损害”。
李光耀与习近平[8]
还有情绪激动的网民甚至称李光耀是“政治动物”,“一面靠着中国市场发展经济,一面却在引狼对付中国”。作为微型国家领导人,李光耀以时不时发出事关国际局势的言论而吸引眼球,有网民就此讽刺道,“在新加坡小有所成,就敢跑到美国给美国当指路‘明灯’?有种去非洲给出出主意,叫尽快脱贫致富啊。”“也许正因为新加坡是一个小国,它需要一个多方相互制衡的国际局势,老李才有这样的表述。但现实的情况是,在国际上取得发言权并得到实现这是要靠实力的,他的几句话有多少现实意义呢?”
8主要荣誉
编辑
李国章,李光耀、陈佳洱、池田大作、田家炳
作为新加坡的总理,在这个头衔之下,李光耀不仅发起了反对随地吐痰、嚼口香糖、喂养鸽子的运动,还禁止乱扔垃圾、在公共场所吸烟和说粗话脏话,并制定了严格的法律以及罚款标准。他还强烈推广了几项他最为倡导的行为:微笑、礼貌待人以及在公共厕所主动冲水。正是由于他在指导公众行为方面所做的指令性研究,李光耀获得了1994年的搞笑诺贝尔奖心理学奖。
由于李光耀祖辈均为客家人,故其本人亦被视作为客家族裔的杰出代表之一。鉴于其对世界客家事务的影响和贡献,李光耀被特别聘请为新加坡最大的客属团体(组织)——新加坡茶阳(大埔)会馆的永远荣誉主席一职。
2000年12月7日,香港中文大学为新加坡内阁资政李光耀颁发了荣誉博士学位。
颁授学位仪式由香港中文大学校长李国章主持。中大在对李光耀的赞辞中,形容李光耀是近百年内最杰出的政治家之一。并形容他“以廉反贪”、“以法去乱”、“注重和平而避免冲突”、“协调种族而拘除仇视”、“带领新加坡走向富强之路”等。
李光耀授证仪式
2005年5月17日,复旦大学授予82岁的李光耀名誉博士的学位。
复旦大学校务委员会主任秦绍德教授在授证仪式上说,授予李光耀名誉博士学位,是因为他对促进中新两国关系发展所作出的贡献。李光耀在授证仪式上作了题为《中国复兴中上海的角色》的主题演讲。他说,未来30年,中国和印度的崛起将会把世界的中心从大西洋转移到太平洋和印度洋。而中国的复兴仅靠经济力量是不够的,还需要文化等软力量的增强,“上海则有机会成为中国软力量的中心”。李光耀说,中国复兴在取得经济发展的巨大成就的同时,也要通过复兴重现中国文化的辉煌,“打造一个21世纪版的中国文明”。
香港杜莎夫人蜡像馆立有一尊李光耀的蜡像(制作年代不详)。
词条图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