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尔·路易-拿破仑·波拿巴(法语:Charles Louis Napoléon Bonaparte,1808年4月20日-1873年1月9日),又称为拿破仑三世(法语:Napoléon III),法兰西第二共和国总统,法兰西第二帝国皇帝,为拿破仑一世之侄,荷兰国王路易·波拿巴与奥坦丝·德·博阿尔内王后之幼子。他在1848年当选法兰西第二共和国总统,1852年称帝,建立法兰西第二帝国。1870年他发动普法战争,在色当会战中惨败。9月4日宣布退位。1873年,他在英国病逝。[1]
拿破仑三世对外推行积极主动的外交政策,在克里米亚战争中击败俄罗斯帝国。[2] 侵略越南、墨西哥、中国,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1] 他反对各国在维也纳会议上制定的反动主义政策,支持民族主义,是一位广受欢迎的君主。[3] 拿破仑三世在位期间,法国经济繁荣,产业开始现代化。他下令对巴黎进行大幅度改造,为现代城市塑造了轮廓。[4]
人物关系
纠错
中文名 夏尔·路易-拿破仑·波拿巴 外文名 Charles Louis-Napoléon Bonaparte 别 名 拿破仑三世(Napoléon III) 国 籍法国 民 族 法兰西人 出生地 法国巴黎 出生日期1808年4月20日 逝世日期1873年1月9日 职 业 法兰西第二帝国皇帝 信 仰天主教 主要成就法兰西第二共和国总统
法兰西第二帝国皇帝 逝世地 英国肯特郡
目录
1 人物简介
2 人物经历
? 暴动
? 政变
? 工业革命
? 玩火自焚
? 对外扩张
3 人物年谱
4 人物贡献
? 政治
? 经济
? 社会
? 外交目标
5 历史评价
6 后代亲王
人物简介编辑
路易-拿破仑·波拿巴
路易-拿破仑·波拿巴 (4张)
1808年4月20日生于法国首都巴黎。法兰西第一帝国崩溃后,随其母长期流亡德意志和瑞士。先后入阿伦内伯格学校、奥格斯堡中学和托内军事学校学习,后成为炮兵中的军官。1831年支持意大利烧炭党运动,并参与罗马地区起义。1832年加入瑞士国籍。同年拿破仑一世之独子罗马王赖希施塔特公爵(拿破仑二世)夭折后,自诩为波拿巴派的首领和帝位继承人。1836年他在斯特拉斯堡发动军队暴动,反对七月王朝,失败后被流放到巴西、美国。翌年返回瑞士。1839 年留居英国。次年出版《拿破仑思想》,借以抬高其继承人的地位。1840年在布洛涅再次冒险发起暴动,失败后被判处终身监禁,囚禁于哈姆要塞。在狱中写了《论消灭贫困》,把自己装扮成劳动人民利益的捍卫者。1846年5月越狱潜逃英国。
1848年法国二月革命爆发后,回到法国。9月当选制宪议会议员。12月10日凭借拿破仑一世的名望和农民选票当选为共和国总统。1849年远征罗马,协助教皇绞杀罗马共和国。1850年颁布法卢法,让教士重新控制学校;取消普选权。1851 年12月2日他发动政变,解散立法议会,并通过公民投票使政变合法化,逮捕一切反对他的议员,稍后,又血腥镇压了巴黎无产阶级的反抗。1852年12月2日,路易·波拿巴黄袍加身,称拿破仑三世,建立法兰西第二帝国。他执政期间,对内,建立起庞大的军事官僚国家机器,进行专制统治;依靠工商业与金融资产者的支持,大力促进法国工业革命,使他得以执掌第二帝国政权长达十九年之久。对外,试图打破1815年维也纳会议确立的欧洲体制,恢复法国的大国地位;1853年他联英抗俄,挑起克里米亚战争,打垮欧洲宪兵俄国。又与奥地利开战,吞并尼斯和萨瓦;并发动侵略清朝、安南、叙利亚和墨西哥的殖民主义战争。1870年7月19日,1870年普法战争中亲临前线,同年9月2日在色当战败投降,被俘于威廉堡大牢,时年62岁。《法兰克福条约》签订后被释放,随即流亡英国,仍坚持其复辟帝制活动。1873年1月9日病故于英国肯特郡的奇泽尔斯特,享年65岁。
人物经历编辑
暴动
于1808年4月20日出生在巴黎的赛鲁特街。他是路易·波拿巴与奥通斯的第三个儿子。1806年,拿破仑一世封自己的弟弟路易·波拿巴为法国的附庸国——荷兰的国王,又令自己的妻子带来的女儿奥通斯与弟弟结婚,立为荷兰王后。路易·波拿巴有三个儿子。长子死于童年。后来,路易·波拿巴与妻子奥通斯不睦,又为满足荷兰商人要求,破坏了皇兄为反对英国而制定的大陆封锁政策。拿破仑对此极为不满,于1810年废除了弟弟的王位。路易·波拿巴被罢黜后,去法属意大利王国的佛罗伦萨住闲。奥通斯不愿随行,留居巴黎皇宫。路易-拿破仑·波拿巴的幼年一直是在宫廷中度过的。皇宫的荣华富贵生活,对他一生影响颇大。
1815年拿破仑帝国垮台,代表大地主利益的波旁王朝复辟。1816年,复辟王朝下令,把波拿巴家族流放国外,奥通斯也被放逐。住在佛罗伦萨的路易·波拿巴根据当时的诉讼法,要走了大儿
拿破仑王朝四皇帝
拿破仑王朝四皇帝
子。奥通斯只好带着小儿子路易-拿破仑·波拿巴在德国、瑞士等地流浪。1817年,奥通斯在瑞士土尔高州的阿伦内伯格定居下来。路易-拿破仑·波拿巴曾在奥格斯堡大学预科学习,也在阿伦伯格军事工程学校和炮校受过教育。20岁时,他是一个“自由主义者”,仇视波旁王朝,但又为皇权思想所支配。他的自由主义思想是与对拿破仑的崇拜混杂在一起的。
1830年法国爆发七月革命时,路易-拿破仑·波拿巴正在意大利。这次革命推翻了波旁王朝。在七月革命的影响下,1831年2月意大利中部爆发了起义。具有某些自由主义倾向的路易-拿破仑·波拿巴被卷进了这次起义者的队伍。后因统治意大利的奥军赶来镇压,他潜逃巴黎,经伦敦,返回瑞士的阿伦内伯格。
1832年,路易·拿破仑加入瑞士国籍。同年拿破仑二世也死了。从此,24岁的路易-拿破仑·波拿巴产生了一个信念,即自以为命运决定了他应继承其伯父的帝业。当皇帝,就成了他梦寐以求的目标。
他利用七月王朝时期动荡不安的政局,试图以武装叛乱来发动政变。1836年10月30日,他模仿其伯父的样子,身穿灰军装,头戴拿破仑式三角帽,在几个赞成波拿巴主义的老兵和旧军官的协助下,窜到斯特拉斯堡驻防军的两个炮兵团发表演说,号召士兵推翻路易·菲利浦,拥戴他做国王。这种荒唐滑稽的冒险行径,受到当头棒喝,仅仅经过几个小时,叛乱者全被解除武装。路易-拿破仑·波拿巴被扭进警察局,并被流放到美洲去了。1837年4月,他在纽约获释,弄了一张假护照回到瑞士。到家时,他的母亲已病危,不久去世。
十九世纪三十年代末,七月王朝的政局更加不稳。工人运动和民主共和运动开始高涨。这时,传奇式的“拿破仑传说”广泛流行。路易-拿破仑·波拿巴趁机写出《拿破仑思想》一书。该书1839年一连出了四版,1840年又在伦敦出了一版。在书中,他把拿破仑宣扬为“平民英雄”,是“大革命的真正代表”,借以抬高自己作为拿破仑继承人的地位。
很明显,侄儿是想拿伯父的名字当作他进入皇宫的“敲门砖”,但是心比天高的侄子并没能继承他伯父当年的军事才能。1840年8月6日,他又作了一次荒唐可笑的表演。他利用拿破仑主义盛行的时机,给几个伦敦仆役穿上法国军装,贸然在布伦登陆,企图在当地驻军中再一次发动叛乱。这个企图当然又以彻底失败而告终。他被判处终身监禁,囚在哈姆要塞。这位一心想当皇帝的“布伦英雄”,在狱中写了一个小册子《论消灭贫困》,把自己打扮成劳动人民利益的捍卫者。1846年5月,被关6年之久的路易-拿破仑·波拿巴,越狱潜逃伦敦。同年,他的父亲路易·波拿巴死在意大利。
政变
1848年二月革命爆发后,金融贵族的统治垮台。在巴黎武装工人的强大压力下,新成立的临时政府宣布法国为共和国,史称第二共和国(1848—1852年)。这个共和国使“资产阶级的统治成为更加全面的统治”。二月革命后,路易-拿破仑·波拿巴从伦敦匆匆赶回巴黎,表示投效临时政府。这暴露出他不仅是个冒险家、骗子,而且是个政治投机分子。临时政府拒绝了他的要求,责令其出国。他返回伦敦。4月,他冒充英国公民,充当了伦敦特别警察,参与镇压宪章派和工人的示威游行。尽管如此,1848年夏秋之间,法国仍有几个市选举路易-拿破仑·波拿巴为制宪议会议员。
1848年12月10日,举行总统选举,提出的候选人共6名,有卡芬雅克、拉马丁、赖德律·洛兰、拉斯拜尔等。路易-拿破仑·波拿巴因受到大资产阶级保皇派中有势力者的资助,也自提为候选人。选举结果,路易-拿破仑·波拿巴得票最多,当选为总统。这个名气不大的冒险家当选为法兰西第二共和国总统,并不是因为他有什么治国之才,而是由于占全国人口大多数的农民投了他的票。因为在法国大革命时期,雅各宾派把土地分给了农民,拿破仑制定的《民法典》(1804年)确认了农民小块土地所有制的存在。他们抱着天真的幻想,把拿破仑与他的侄子联系在一起,因而错误地把选票投给了路易-拿破仑·波拿巴,“拿破仑在农民眼中不是一个人物,而是一个纲领”。正是农民对拿破仑这种个人崇拜,到十九世纪四十年代又变成了对路易-拿破仑·波拿巴的幻想,“农民的轻信使他当了总统”。
路易-拿破仑·波拿巴当上总统,就图谋重建帝国,当皇帝。在4年总统任期内,他行动诡谲,时隐时现,在台前幕后耍尽了阴谋诡计。他首先留任奥尔良王朝和波旁王朝的遗臣宿将,组成保皇派的内阁,他任命君主派奥第隆·巴罗组织新内阁。这是正统派与奥尔良派联合起来的“秩序党”内阁,为从资产阶级的共和国转向君主制铺路架桥。他坐上总统宝座才7天,又假手他的内阁出面宣布恢复盐税,使内阁和他的数百万选民——农民对立起来。1849年1至3月,总统又利用保皇派内阁与制宪议会中资产阶级共和派的冲突,趁机解散共和派的武装组织——别动队,以削弱资产阶级的势力。同年春天,总统派兵干涉罗马共和国,以图取得天主教势力的支持。1849年6月,以赖德律·洛兰等为首代表小资产阶级民主派的“新山岳派”对波拿巴和秩序党内阁的违宪行为提出弹劾,遭到否决。6月13日,新山岳派发动示威游行,政府派军队镇压。这样,民主派势力遭到打击。
经过几年的流血斗争,无产阶级、资产阶级共和派和小资产阶级相继失败或被削弱。在内阁和新选出的立法议会中,大资产阶级保皇派占了绝对优势。保皇派政府所推行的各项政策,都是为复辟帝制扫清道路。路易-拿破仑·波拿巴常用所谓“红色怪影”来恫吓大资产阶级,使财主们跪倒在总统的脚下,向总统求救。
在削弱共和派,打击民主派之后,统治集团内部矛盾尖锐起来,保皇派中的正统派和奥尔良派都想恢复各自王朝,而路易-拿破仑·波拿巴则想自己称帝。于是,他便一手创造出“十二月十日社”。这个团体成立于1849年9月,为纪念路易-拿破仑·波拿巴1848年12月10日当选为总统而得名。“它名义上是个慈善团体,实际上是由巴黎流氓无产阶级组成的一些秘密团体,每一个团体都由波拿巴的走狗们领导,总领导人是一个波拿巴派的将军。”这个团体的成员有破落放荡者、冒险分子、退伍军人、刑事犯、骗子、流氓、扒手、赌棍、私娼、妓院老板等等。路易-拿破仑·波拿巴就是这个流氓无产阶级组织的首领,并把它当作自己最贴身的近卫军。他们组成或雇用一些“啦啦队”,在全国各大城市、交通要道或火车站活动。每当总统出现时,他们就混进人群,夹道欢呼“皇帝万岁!”为总统捧场喝彩。这些丑恶可笑的闹剧,对城乡那些耳目闭塞,不明真相的人们来说,是颇能发生一些影响的。1850年11月,这个团体表面上被解散了,实际上仍继续活动,并积极为路易-拿破仑·波拿巴策划政变。
路易-拿破仑·波拿巴也在军队中插手。1850年10月10日,在凡尔赛附近大平原上举行盛大的阅兵仪式。他为了取得军队的拥护,利用阅兵大摆宴会,用香槟酒、蒜腊肠,雪茄烟去收买官兵,有的士兵高呼:“皇帝万岁!拿破仑万岁!”他陶醉在一片欢呼声中。谁对总统保持冷淡、沉默,其部队就被解散,其将领要被撒换,其行政官吏也要被免职。1851年1月,巴黎卫戍司令、奥尔良派的将军尚加尔涅被免职,代之以总统的亲信。就这样,路易-拿破仑·波拿巴把自己的亲信安插到政府和军队里去。“十二月十日社”中那堆腐朽透顶的废料,一下子都成了国家的“栋梁之材”。
1852年
1852年
总统掌握军政实权之后,就向保皇派的内阁和立法议会开刀。他不断玩弄组织新阁的把戏,使内阁经常处于动乱、无权和瘫痪状态;又用修改宪法的办法,使议会丢脸。据1848年宪法第45条规定:总统任期4年,不得连选连任。总统改选的日期,即1852年5月的第二个星期日就要到来,不废除这条规定,就无法延长总统的权力。1851年7月,他提出修改宪法,遭到立法议会的抵制。于是,他在11月提议免去内阁各部长之职,恢复曾被立法议会取消的普选权。这一措施,不仅摘掉了阔佬们的乌纱帽,而且使立法议会在人们眼里威信扫地,预示着政变即将来临。
1851年12月2日,路易-拿破仑·波拿巴终于发动政变。他调动7万多军队,占领巴黎,解散立法议会,逮捕一切反对他的议员。这次政变的手法,具有十足的流氓性质。政变前夕,他从法兰西银行窃取了2500万法郎,用100万法郎收买了巴黎卫戍部队第一师师长马尼扬将军,又用15万法郎和烧酒收买了一个不知名的士兵。这三个衣冠楚楚的骗子,偷偷串连同谋者,命令他们闯入议会领袖们的住宅,把资产阶级那些头面人物约60人,从睡梦中拖下床来,关进监狱;又派军队占领巴黎各要地和议会大厦,断绝巴黎与各省的联络。12月2日,首都贴满了布告,宣布国民议会和国务会议已被解散。正在巴黎第十区市政厅开会的正统派和奥尔良派的220个议员,也被抓进了监狱。头面人物的束手就擒,使政变轻而易举地实现了。稍后,巴黎无产阶级曾筑垒反抗,也遭到政府军的血腥镇压,被害者达1000余人。全国32个省宣布戒严,仅巴黎一地的被捕者就有26000多人。社会主义者、民主共和派以及波拿巴的一切政敌,均被驱逐出境。
接着,1852年1月14日的新宪法出笼了。这个宪法把全部行政权与立法权都授与任期10年的共和国总统。总统独揽大权乃是路易-拿破仑·波拿巴称帝的又一个步骤。此后,总统巡游法国南部各省,举行阅兵和宴会,大讲“帝国即和平”,为称帝制造舆论。元老院又玩弄全民投票把戏,就是否同意建立帝国进行表决。投票结果,有740万余票答“是”,64万多张票答“否”。保守的农民在这次投票中又一次起了决定作用。于是在1852年12月2日,路易-拿破仑·波拿巴皇袍加身,宣布称帝,号称拿破仑三世。第二共和国寿终正寝,代之以第二帝国(1852—1870年)。
经过30年来的流浪生活和许多荒唐的冒险行径之后,路易-拿破仑·波拿巴终于实现了当皇帝的美梦。全世界的资产阶级为之惊讶,却没有一个能理解它,说明它。只有革命导师马克思深刻地揭露并论证了路易-拿破仑·波拿巴当上皇帝的秘密:农民存在着对拿破仑的传统迷信和对拿破仑三世的轻信与幻想;流氓无产阶级和军阀冒险分子对他竭力支持;多年的流血斗争已使各个阶级疲惫不堪,资产阶级因内部倾轧而无力治理法国。总之,二月革命以来的历史事变,已经说明了“法国阶级斗争怎样造成了一种条件和局势,使得一个平庸而可笑的人物有可能扮演了英雄的角色”。
1863
1863
拿破仑三世称帝后,建立一部庞大的军事官僚的国家机器,供养50万官僚,50万军队。为了防止革命运动,帝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反动措施:解散工会,封闭进步报刊,禁止一切民主派和共和主义者的活动。天主教会控制了国民教育,农村教士充当密探。普选权虽被保留下来,但选举活动均由政府操纵。警察恐怖和告密活动笼罩全国。拿破仑三世的统治,代表了大银行家、高利贷者和金融贵族的利益,表现出十足的反动性和侵略性,因此,拿破仑三世的专政,是地地道道的反革命专政。
但拿破仑三世有时也摆出自由主义的姿态,如撤消巴黎和32省的戒严令,没收奥尔良王朝的财产归国有等,重视城市改建工作,大力修筑林荫道。但是没收的财产和国库资金大量流入官僚、投机商的腰包。
工业革命
第二帝国时期,法国工业得到迅速发展。十九世纪五十年代到六十年代,完成了工业革命。工业总产量比四十年代增加将近2倍,其中铁、钢、钢轨等增加2至9倍。然而,这并不是拿破仑三世的功劳,而是资本家专心搞个人发财致富的结果,是“资产阶级用经济上的胜利来弥补自己政治上的失败”的结果。特别是高利贷资本迅速增长起来,使法国后来成为一个高利贷国家。到1866年,已有14个国家得到法国银行的贷款。
工业革命和帝国主义的反动政策加深了国内阶级分化。从十九世纪六十年代末起,法国的阶级斗争不断加强,秘密革命组织相继出现,谋刺皇帝的事件连年皆有。第二帝国随时都有倾覆的危险。拿破仑三世为了巩固帝制,保住皇冠,一再搬出他伯父的偶象,如鼓励上演有关拿被仑的剧本,勒令选编和出版《拿破仑书信集》达32卷之多,大肆宣扬对拿破仑的崇拜。但事与愿违,宣扬拿破仑的结果,却引出抨击拿破仑及其侄儿的浪潮。
玩火自焚
拿破仑的亡魂不灵了。拿破仑三世只好撕下“帝国即和平”的假面具,企图用对外战争转移人民的视线,来挽救帝国的危机。早在十九世纪五十年代,他就进行了一连串侵略战争,如争夺近东势力范围的克里米亚战争(1853—1856),侵略意大利的法、意、奥战争(1859—1860),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又远征墨西哥(1862—1867)等等。而1870年7月爆发的普法战争,敲响了第二帝国的丧钟。普法战争爆发后,毫无军事指挥才能的拿破仑三世也随军上阵。战争一开始,法军就连吃败仗,9月2日色当一战,法军大败,拿破仑三世投降。9月5日,他作为俘虏被囚禁于普鲁士国王的城堡——威廉堡监狱,第二帝国随之覆亡。1871年3月18日,巴黎爆发革命,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巴黎公社。3月19日,拿破仑三世被德国释放,到英国奇泽尔赫尔斯特隐居。他仍不甘心退出政治舞台,暗中活动,勾结阴谋分子,企图重新复辟帝制,但这一美梦并不能变为现实。1873年1月9日,他因病死去,结束他传奇而充满矛盾的一生[5] 。
对外扩张
拿破仑在1852年,于波尔多发表的演说中声称“帝国,意味着和平”(L'Empire,c'est la paix),表明法国不会为了扩张领土而进攻他国,释除了他国的疑虑。不过,他也表示,他决心推行强硬的外交政策,为法国带来力量和荣誉。同时间,他还对其他列强发出警告,声称他不会容忍他们威胁法国的邻国。拿破仑也是“民族主义政策”(Principe des nationalités)的推动者,希望自己协助其他地区的民族主义者,合并小国,建立一个个统一的民族国家。不过,他这样做没有考虑到法国的利益。在这一点上,他受到伯父的影响。在圣赫勒拿回忆录(Mémorial de Sainte-Hélène)当中,拿破仑一世就表达过建立统一的意大利,和欧洲统合的愿望。上述因素令拿破仑三世采取了风险极高的外交策略。不过,当中仍然有一些务实的成份。
人物年谱编辑
1808年4月20日,诞生于巴黎。
拿破仑三世夫妇照片
拿破仑三世夫妇照片
1815年,拿破仑一世第二次逊位,路易·拿破仑·波拿巴流亡国外。
1830年,开始在伯尔尼服兵役,获上尉军衔。
1832年,加入瑞士国籍。
1836年,返回斯特拉斯堡举事,兵败后被发配英国。
1837年8月,潜回瑞士看望病危的母亲。10月,其母、前荷兰王后奥坦丝去世,享年54岁。
1838年,离开瑞士,流亡英国。
1839,发表《拿破仑思想》,歌颂拿破仑一世的伟大功绩。
1840年,在布洛涅发动兵变未果,被判在阿姆监狱终生监禁。
1842年,第一个私生子欧仁出生。
1844年,发表《消灭贫困》。
1845年,第二个私生子路易出生。
1846年5月,越狱成功,逃亡伦敦。9月,其父、前荷兰国王路易去世,享年63岁。
1848年2月,巴黎爆发革命,七月王朝覆灭,第二共和国成立。4月,开始英国警察部队服役。6月,当选巴黎、荣纳、科西嘉、下舍朗特议员。9月,返回巴黎任职。12月,当选共和国总统。
1851年,发动政变成功,旋即修改宪法,延长总统任期。
1852年11月,被元老院尊为“拿破仑三世”。12月,登基称帝,第二帝国成立。
1853年,与西班牙贵族小姐欧仁妮结婚。
1854年,联合英国对俄国宣战,克里米亚战争开始。
1856年2月,巴黎和会召开,俄国认输,法、英、奥斯曼帝国取得战争的胜利。3月,其嫡子阿尔及利亚王路易诞生。
拿破仑三世驾崩
拿破仑三世驾崩
1857年,伙同英国对中国宣战,挑起“第二次鸦片战争”。
1859年,对奥地利宣战,旋即御驾亲征意大利。
1860年7月,法国—撒丁与战败的奥地利停战协定。11月,英法联军进入北京,火烧圆明园,迫使中国清廷签订《北京条约》,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
1862年,伙同英国、西班牙入侵墨西哥。
1863年,法军进入墨西哥城,墨西哥总统胡亚雷斯率部北逃。
1864年,扶持奥地利皇帝弗兰茨·约瑟夫一世之弟马克西米连大公为墨西哥皇帝。
1867年2月,法军被迫撤离墨西哥。5月,马克西米连大公被胡亚雷斯的军队俘虏,旋即饮弹身亡。
1870年7月,向普鲁士宣战,普法战争爆发,偕儿子阿尔及利亚王路易出征,皇后欧仁妮为摄政,留守巴黎。9月1日,色当战败被俘。4日,巴黎发生革命,第二帝国覆灭,第三共和国建立.5日,欧仁妮皇后逃出巴黎。
1871年,拿破仑三世获释,赴伦敦与妻子、儿子会合。
1873年,因病在伦敦驾崩,享年65岁。
人物贡献编辑
政治
确立了全民选票的制度。
经济
工业:鼓励发展工业。
交通:建立法国南北和东西向的铁路系统,开辟运河及港口。
金融:成立了法国两大中央银行Credit Foncier及Credit Mobiler,以及在巴黎和各省成立土地银行。
农业:政府积极为农民发展葡萄园和小麦场,农会的数目增加。
建设:在欧斯曼Baron Haussmann的策划下,重新发展巴黎。
社会
透过支持公共工程解决失业,及保障老年人和病弱人士的生活。
拿破仑特别重视拉拢工人阶级,工人亦得可享受假期、意外和老龄津贴。
工人组织获得合法地位。
拿破仑三世亦重视提升天主教的地位。
强化教士对法国的大学和公立学校的操控。
外交目标
重建法国在欧洲以至海外的民族光荣。
支持其他地区的民族主义运动,如支持塞尔维亚、罗马尼亚、意大利的独立运动。
在海外寻求扩大天主教会的利益。
争取英国的友谊及合作。
拿破仑三世在不触怒英国前提下进行殖民扩张,以避免再次犯上拿破仑一世及法兰西第一帝国的错误,他曾对阿尔及利亚采取军事管制及派员到非洲塞内加尔进行统治及开发,使法国的势力深入非洲内陆。在1850年,拿破仑三世又支持建筑苏伊士运河,为法国扩张至埃及和拓展至亚洲的贸易铺路,此外法国亦积极在远东扩张,为传教士和商人开路,比如支持日本的德川幕府,暗中对美国及英国在日本的影响加以抵消,又和英国联手向中国宣战,以获取在中国的特权。更联合和英国向俄国宣战,引起克里米亚战争,成功打败俄国,以天主教斗士自居,得到了天主教会的支持,取代奥地利帝国成为维护欧洲天主教权威的最大政治力量。更在巴黎和会中充当调停人的角色,主导巴尔干地区的秩序;成功重建法国在地中海东部及爱琴海沿岸的势力。
历史评价编辑
拿破仑三世在位期间政治与经济上的表现,使得这位法兰西第二帝国的代表人物在史学观
路易-拿破仑·波拿巴
路易-拿破仑·波拿巴 (4张)
点上留下相当大的争议性。
首先在政治方面,获选法兰西第二共和国总统一职后,以政变的方式称帝,为了巩固‘帝位’,斩除异己并夺取议会立法权。纵使后来还政于议会,专制政体早已俨然成型。任期于欧洲先后发动大小战争,巩固法国于欧洲的优越地位,但是因此干涉普鲁士内政,赋予当时为了统一德国的俾斯麦拥有更强而有力的理由,唤起普鲁士的民族意识,最后在拿破仑三世贸然宣战的普法战争当中,法军大败于色当,巴黎沦陷,同时也宣告了第二帝国的末日。
但是在经济方面,拿破仑三世有鉴于法国在当时严重落后工业强国,特别是落后英国。高喊《平等、权力、技术》振兴法国经济。以发展铁路活络城乡,都市规划与新兴商业活动(巴黎许多知名百货公司皆兴建于第二帝国时期),对英国以及葡萄牙开放关贸协定,意图从保护政策与自由贸易之间寻求最大经济效益,著实提升法国当时的经济竞争力。
综观拿破仑三世在位期间政治与经济上的表现,大部分的历史学家认为可以从经济上的建树为他在政治上的遗憾平反。他的执政令人想起他的伯父拿破仑一世,不过,在法国人的心中,拿破仑三世所留下的回忆,并没有他的伯父令人印象深刻。
后代亲王编辑
拿破仑·欧仁·路易·让·约瑟夫拿破仑四世法兰西皇太子
1873年1月9日- 1879年6月1日
拿破仑·维克多·热罗姆·弗雷德里克拿破仑五世拿破仑亲王
1879年6月1日 -1926年5月2日
路易·热罗姆·维克多·埃曼努埃尔·利奥波德·马里拿破仑六世拿破仑亲王
1926年5月2日 -1997年5月3日
让-克里斯托夫·路易·斐迪南·阿尔贝里克·拿破仑拿破仑七世拿破仑亲王
1997年5月3日 在位